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

從奢侈稅中政府抽頭15%,房價當然只漲不跌。 此一政策錯誤,造成房價通貨膨脹,學者誤導低能政府應負最大責任。

 2011-09-07
       營建署今天(7號)公布今年第二季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,由於受到奢侈稅,以及優惠住宅貸款方案等 政策影響市場呈現「價漲量縮」現象。綜合房價趨勢分數114分比上季增加6分,整體購屋總價為1千零43萬元,其中台北市高達2千778萬元,換算單價 每坪約57萬元創下調查以來新高。此外本季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統計結果也突破16倍,寫下新高紀錄。(何庭歡報導)
 
          政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鶚表示,今年第二季面對奢侈稅的實施議題,投資需求確實略有減少,但由於其他「住宅優惠」方案持續施行,可能抵銷平抑房價相關措施的效果,造成購屋需求的情勢不太明朗。
 
        張金鶚說:『大家本來期待的「價格下跌」,在第二季還沒有反應出來。這裡面可能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政策不太清楚吧!裡面雖然有奢侈稅的效應說要打房,可是看 到第二季的五月又提出了所謂的「優惠房貸」,要大家去買房。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就造成了價格還卡在那裡,不斷的提高,所以那整個價格就大幅攀升。這個也反映 出市場上的產品大概只有「有錢人」才買得起,都是豪宅。中產階級產品其實不見了,所以造成房價所得比提高。』
 
          根 據調查結果,本季整體房價所得比相對於上季增加了1倍達到「9倍」,但台北市卻暴增4倍來到了「16倍」的新高紀錄,張金鶚強調,這是由於過去統計母體 中,月收入最高值只計算到「21萬以上」,但台北市所得超出這個數字的比例已經太高,因此在提高所得上限計算後,可合理推出15.2倍的數字,但仍是進行 調查以來的新高點,相當於要「15.2年」不吃不喝,才買得起平均價格水準的房子。
 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