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11-04-13 記者:文◎王榮章
面對日本重大災變的衝擊,財政部長李述德仍堅持奢侈稅將如期上路;這個違反市場經濟法則與常理、漏洞百出的新制一旦實施,勢將引發官民大鬥法,7月1日以後,政府的頭痛時刻才要開始。
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、核能危機席捲全球,讓台灣的奢侈稅是否如期上路,一度在立法院引發爭議。目前各界普遍認為奢侈稅可以強渡關山,但這個違背經濟學原理、市場法則、信賴保護原則,而且在全世界有一堆失敗案例的法案,為什麼會被執政黨視為解決高房價、縮短貧富差距的萬靈丹,著實令許多專家、學者們不解。
奢侈稅顧名思義就是對奢侈品課稅。表面上課奢侈稅似乎符合公平正義的期待、頗具理想色彩,但奢侈稅在國外早已證明是一廂情願、窒礙難行的政策,美國在1990年代的失敗經驗就是最好的案例!原因很簡單,因為奢侈稅完全違背經濟學原理與市場法則,更重要的是,沒有一個富豪會笨到讓政府課到稅。此外,台灣這次揮舞奢侈稅大刀,主要目標卻針對房市,更是名不正言不順,能達成什麼樣的效果,市場很快就會給出答案。
奢侈稅有六大缺失
先來看奢侈稅的失敗案例。美國國會在1990年底通過課徵奢侈稅,凡是購買私人遊艇、飛機、豪華汽車、珠寶、毛皮等都要課奢侈稅;但實施後發現事與願違,不但想收的稅都課不到,反而是靠「奢侈品」謀生的企業、民眾受到重創。例如遊艇工業一年內銷售掉了7成,導致遊艇公司紛紛倒閉、大量遊艇工人失業。許多人都不知道,美國那波奢侈稅的威力還橫越太平洋,重傷台灣的遊艇業,國內許多遊艇公司提到那段歷史,迄今都還餘悸猶存。
也因此,奢侈稅真正想要課徵的對象,應該是有錢人,但實務上並非如此。以不動產交易來看,對這些實力雄厚的富豪來說,絕對不會在乎持有2年內不能轉手的閉鎖期;而真正被課到稅的,往往是不得已必須要出售房子的庶民。此外,眾所周知,造成大台北地區房價高漲的關鍵原因之一,就是年年飆漲的土地價格,真正賺到最多暴利的,毫無疑問是大大小小的地主們,結果這批造成高房價的元兇,卻不在課徵範圍內,這也是奢侈稅受大家詬病的一大原因。
違反「信賴保護」原則
其次是一般立法鮮少會溯及既往,但財政部的奢侈稅針對不動產的部分,不但回溯既往,而且沒有起徵點,不像高額消費的貨物、勞務部分都有起徵點,並且是在實施後才適用。財政部的說法是如對條例生效前購置不動產排除課稅,反而會鼓勵在生效前搶購、助長漲價;同理,為什麼財政部不擔心大家在7月1日前,大量搶購豪華轎車、高爾夫球證、皮草、珊瑚、象牙呢?
再來是對產業的傷害。如之前所述,奢侈稅往往都課不到,受傷最重的反而是產業。以這次的主要目標房市來說,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,除了營建業本身,上下游關連產業包括水泥、鋼筋、磁磚、衛浴、裝潢,以及代銷、房仲業等等,一般估計整體產值至少要乘以3倍。長期以來,外銷電子、內需地產一直扮演台灣經濟的2大支柱;但在奢侈稅大刀下,先不論房價是否因此大幅下跌,房市成交量急凍是不爭的事實,而且可能維持一段不短的時間,建商也將減少推案,整體產值勢必明顯萎縮。
解決台北高房價 要中南部陪葬
奢侈稅另一項極受爭議之處,就是「地不分南北、人不分貴賤」一網打盡,完全無視於全台區域發展的極大差異性。從奢侈稅一提出,就有學者質疑到底是「台灣」房價飆漲?還是「台北」房價飆漲?
因為出了大台北地區,台灣基本上沒有高房價的問題,即便是台中、高雄2大都會區,房價較高的也僅限於特定區域,比如出了台中七期,以及高雄美術館區,兩地的市區中每坪價格十幾萬的房子比比皆是,不像大台北地區,連林口、新莊都喊到一坪40、60萬元。
至於不管賺賠一律課徵10%~15%的重稅也備受爭議。一般來說,交易稅率都不高,因為盈虧自負(就像證交稅只有0.3%)。房仲業者指出,將來這部分勢必引起極大爭議與民怨。因為訂出這樣的高稅率,意味過去2年買進的房子如果轉手,加上仲介費、印花稅等費用,只要漲幅沒有超過2成,你就注定要虧本;而如果不幸你買的房子根本就賠錢,更會讓你血本無歸。
基本上民眾出售房子有各種不同動機、判斷,不能粗暴地認定就是在炒房,當未來民眾賠錢卻還要被課一筆重稅時,所引發的反彈、抗爭,恐怕會讓政府非常頭痛。
.
.
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